后App时代

摄影史一直有以技术进行断代的传统,比如黑白、彩色时代、胶片又或者数字时代等。依据这样的分类标准,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或许应该是数字摄影时代,但这个宽泛的概念似乎还不足够。现在看来,从化学摄影时代转向数字摄影时代,似乎只是某个剧烈变化的引信和药引而已。这个变化而今正在发生,就是美学体系和摄影标准的真正变化。

我们相信,人类艺术从古典时期转向现代时期,在颜料、画笔和画布上并没有什么技术更迭,对理念形成影响的,是某个人类时期的特定特征。比如意大利未来主义画派,在蒸汽机和大工业革命的背景下显现出强烈力量感;又或者现代光学的进展使得德劳内的欧普艺术找到了理论支撑……由此来看,如果我们将研究目标转向摄影的理念和美学层面的变化,我们会发现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这个时代的特征而非简单的技术变化,以此来观察和推演未来的变化。

那么我们的时代特征是什么呢?把一切数字化,数字化就像可控的原子,将现有的一切重新抄写一遍,变成了一种大一统的记录和存储介质。这样的结果未来会是怎么?这看似没有什么问题,一切看起来和原来一样,我们可以用数字的方法再现出某地特产的宣纸纹路,模拟油画布上看似不小心的一个划痕,一切皆可模拟,皆可重新定义。问题出现在,数字化后的一切,处于一个相互易于影响的敏感状态,譬如,我们在使用无线显示技术传送一幅投影画像,而此时临近一个电话来电的数亿个数字信号中假设有一个出现了错误,那么这种数据扰流就可能完全的改变这幅图像。当然,相互影响也有正面的,譬如,我们现在只需要更动几个数值就可以改变画面,千万不要把这个事情看的那么简单,如果没有一系列相关的数字化进展,我们今天的数字后期体验还远没有那么丰富。

关于摄影的数字化,我们能确信已知的是:如果没有搭上数字化的列车,摄影目前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我们拍照也慢,出照片也慢,出好看的照片也相对困难。数字化对于所有行业来说,几乎都是一个发展的推动器,它可以把相邻学科控制这些数字的经验集中起来,让处理某个学科的策略开始空前的繁荣。

让我们现在把眼光放回时下的科技特征,对网络、文化、视觉和创意工业影响最深远的,是新近成为世界企业排名第一的苹果公司。由其点燃的平板化和触摸化的纪元,已经深远的影响了设计工业,最近的案例就是越来越多的设计先锋网站开始将网页内容设计成全面展开式的风格,以便适应和迎接新的触摸式观看模式。而对摄影影响最剧烈的,则是摄影App的全面爆发。

让我们了解一个App(程序)的定义,App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所设计和编写的软件。在App中,一切皆被数字化,胶片可以模拟,闪灯、滤片,冲洗工艺皆可模拟,这是个即影即有的充沛的摄影体验。而如果我们需要将图像拼贴集合,现在已变为App的一个功能,根本无须电脑。又有人说,App是特指iPhone或这类不算相机的玩意儿的,整出来的都是玩具。其实转过来想,我们的相机也早已变成一个App的机器,黑白模式、幻灯片模式,每一个模式的实质都是一个App,更别说电脑端的PS这类大的App了,我们的摄影美学,在App的影响真正开始之后,已经进入一个混乱的时期,如何命名,后App摄影时代?一切传统变得简单,才意味着剧烈变化的开端。

当一切被App化,摄影过去的一切视觉积累被廉价的模拟、摄影的快乐变成电子化的选单快乐,面对如此混乱情形,有人惋惜却步、有人赞美拥抱。很私人的建议如下,不管使用什么设备和App,又或者身处何种世纪,最好的摄影方式一直没有变过,就是用眼观看,用心体会。

05/15/2011

《数码摄影》
2011年06期

One response to “后App时代”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