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或许可以理解为不同时期人的不同精神的呈现方式。艺术是除了文化之外的人类某种被压制的欲望的表述性手段和思考的集合。作为艺术的回顾性的集合,不同的艺术史按照史学的逻辑,设定一个范围和表述方式,来进行一种添加了编撰者思维的再制作。
这里有几个问题,首先艺术史是由某个编撰者按照一种逻辑写作的,这种逻辑必然导致一个脉络,这个脉络的惯性必然引导我们想当然的认为这个时间是前进的和发展的。但实际上,艺术史不总是“发展”的,而是“变化”的。因而不同的艺术史有不同的脉络和脉络惯性,这都是要抛弃的。艺术的变化是人的变化。但无论最早的艺术或最近的艺术,它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用一种不同与思维的间接方式,表达制作者本人的思维(对世界的理解或某种本人的状态)。
艺术或可以理解为人的思、想的技巧外化或潜在“翻译”。
艺术史对于作者本人来说,即一表述其思想态度的“艺术”品。它有其结构、逻辑和“装饰”方法,有其矛盾、个人缺陷的呈现。每个艺术史都有编撰者的暗示,我们或许在看的时候,都需要跳出来,因为你必须跳出别人的逻辑。历史总是密云遮挡,历史是一个“幻境”,因而,无论何时,历史总是一个参考性质的事物。
我们对于“现在”阶段的定义总是历史的,因而我们容易把社会性的共识定义为个人认识,把社会认为艺术的形态,认为是“自己”的艺术的形态。因为任何艺术史总会尝试定义现在,而社会的各种力量也在不断的定义“现在”,如果我们认为现在的艺术就该是如何的,那其实是一种错误,艺术从来未有变化,它是表述的形态。人在判断和思维上的强健性,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艺术史,从某种形态的从有到无的各种形态,都是人类的艺术积累,和整个人类能感受到的事物及其可发展出的表述方式的集合。在前几天课上我还扯到了这个问题,人的社会变化和技术变化会带来新的感受事物和人的感受方式,也能带来新的表述方式,譬如手机摄影的低劣画质或高压缩所带来的新的视觉体验,以及由此引发的粗糙式美学的发展,都可以视为一个“发展”的例子。因为它来源于许多方面,是一个人类发展的必然。而这种美学上的发展是困难的,它是一种普世性的体验,是对人类视觉材料的延伸。
这时候,我们应该赞美现代美术时期,他们固执的去研究颜色、研究结构,投入自己的理想和思考,为我们构建了一个非常难以扩容的视觉体系。但必须强调的是,我们赞美的不是那个时期对形式技巧的追求,虽然现代美术是一个大的视觉试验场,但每种手法都是【人】的思考的产物。现代艺术崩溃的很重要原因是人类的已有视觉思维材料(从古岩画到非洲雕刻到浮世绘)都在那个时期被消化、转译,再次使用到了一个很极限的状态。所以它必须被人类思考其表述的另外形式所替代。
现代美术对视觉形式的开掘和集体疯狂有时代(政治、社会、大众等)的原因,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其中一些人,也就是我们能在艺术史中识别的那些名字(他们是无数艺术家中的几个),高更、塞尚、甚至毕加索,他们追寻的某种形式,是来源于他的生活方式决定的他的生活范围和关联者所形成的社会关系以及变化的人生事件所决定的思考方式对世界的看法。
没有看过、见过、反应过,就没有感受,没有感受,就没有相应的自然的艺术表述。
艺术,不总是形式上的探寻,现代美术的成功案例,不是形式探寻,我觉得是“骨子”里的东西被转换为一种Fit的形式。这是应该学习的,譬如诗在这个方面就可以做的很好,但好的诗集总是不应该卖的出去的,因为好的诗是骨子里的事情。理解的人越少,诗就越好,也就越卖不出去,这是一个矛盾。所以,职业的艺术家,就需要控制一个平衡。
艺术家成为职业和专业的艺术教育毁掉了许多人类艺术进步的可能性,它被束缚在一个框架内,它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因为它变成可教育的了,因此就必然有许多人像遵循艺术史一样去遵循教育的逻辑。艺术本质是无法教育的,艺术是个骨子里的东西。
艺术不需要彻底的改造或任何改造,艺术需要的是不干预。
艺术需要的,恰巧是社会所需要提供的【基础】土壤,可能是经济上的问题,解决生存问题,必然催生重要的艺术探索,衣食无忧,就可能以I Don’t Care的方式跳过一些设定的模式,远离它们。
如果社会不发展,就会有更多的人把艺术家认为是一种职业,而认为自己不是艺术家;把艺术创作认为是一种必须受到某种教育才能得到的身份,而不是普世俱有的表述可能性。现代美术是美术从某种美术工作转换为“艺术”身份的过程,这个过程确立了教育体系,艺术家以及许多衍生事物,在一步步的仪式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个阶级,这个阶级是危险的。
摄影在今天有最好的契机,以粉碎自身的方式去唤醒人们。因而,需要做的是唤醒自己,去想摄影以外之事。去形成真正自己的态度、观点,如果摄影那时候还趁你的手,它就是你的表述方式。
10 responses to “艺术的限制”
当您的学生必定很幸福!
我觉得不是,我觉得其人的语文表达能力亟待提高……毕竟,你当他的学生,他就成老师了……他需要表达,表达清楚……
或者,让他用英语教学…………
:),谢谢二位意见。只所以感觉复杂,可能是好多时候,我们面对的问题不像是数学题那样有个清晰的答案,有时候许多问题是没标准答案的,我不认为我有说清楚的权利,所以对许多问题,只能写一些想法。而且如果期望从一个人那里听到清楚的表达,首先你所期望的,就是一个表达的阉割版本,这有时候挺没劲的。我没有努力的表达清楚或不清楚,只是顺着把我想到的以Raw的方式记录下来,而选择何种Raw Develope,这是看见者的事情了。:)
内容很宽泛,觉得需要什么的话,就可以把某段的内容好好对待一下。取所需就好了。有一点我比较感兴趣,这句话是:艺术需要的,恰巧是社会所需要提供的【基础】土壤,可能是经济上的问题,解决生存问题,必然催生重要的艺术探索,衣食无忧,就可能以I Don’t Care的方式跳过一些设定的模式,远离它们。
我想知道的是作者关注的是哪些问题,而觉得适合用艺术来解决(预见)?
摄影的脉络好象比较简单,不同的人来写,总是有跳不过去的人和事,这个现象代表什么呢?摄影的单薄?发展 的空间很巨大?还是没有发展就被其他事物的进步弄的“面目全非”
刘老师表达挺清楚的,就是要说的太多,总是欲言又止。
唉。。我也扪心自问。。
“慢慢练吧,若是自己明白,表达地够清楚,我能说这不是件好事么?不断提升“表达能力”绝对是值得做的。”
“清楚的表达,首先你所期望的,就是一个表达的阉割版本,”我觉得不然。“表达清楚”不是这么说吧……清楚的表达 只是表达要清楚……别人懂不懂是令一方面了…………
你的内容挺好的,就是读起来很费劲……
(看我表达就不够清晰)跟内容没关系
曾经yy过。。。人类社会高度文明后。。物质生产极为丰富,就像共产主义那时。。。艺术会如何。。可能那时真的没艺术家这个职业了。。人人都算得上艺术家。。。但又怕是相反的结果,人们还是被工作、环境极大束缚
看完后实在是很想转载,请允许我转吧
请任意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