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变量 Image Variables

  1. 色调-第一印象(色调造成潜在的识别导向)
  2. 对比-画面显现的基础(色调的差异形成对比和形象)
  3. 画布-画面的承载物(画布承载色调和对比)
  4. 材质-物质世界的质感(对象的多维性和影像呈现的材质性)
  5. 内容-影像的零件(对象世界的物质化)
  6. 纵深-Z轴与立体空间的压缩(三维世界的切片)
  7. 时间-对象在纵深空间内的瞬间事件性组装
  8. 视觉-摄影变量的应用层面及分析方法
  1. 任何摄影作品均无法脱离对象世界,其最后成形为幅面存在的”可见对象集合”而呈现在可被观看的介质上。因其存身于对象世界,所以它也必然具有特定的可见特征,因其可见,因而可变,这些可见特征也就是”摄影变量”的最核心构成组件。
  2. “摄影变量”的核心理论依据是:摄影的对象世界和摄影本身可以被以最大的可能性量化为特定的有形指标,因而可以借助对构成摄影这一整体的分离元素的深入认识和调控,在观察、记录和调整这三个基本摄影环节中更有效的完成摄影(视觉)任务和控制。通过对各种变量的深入体察和认识,能尽可能的觉察(现场)、记录(现场)和强调(现场副本)所需表现的、超越了简单对象复制的”不可言说之物”。
  3. 我会更多的强调每种分离变量的美学评价和在心理感觉唤起上的特征研究,但我有计划以核心数字技术运用和视觉能力训练(记录)为切入点,建设这一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将其逐步可操作化。作为远景期望,希望它在足够完善的未来成为新的学习平台和体系之一。
  4. 经过几个月的时间,这个体系已完成基本的理论架构,而作为摄影专业三个班的课件已经讲解了半个学期,通过在讲解中的发现和不断完善,至今才有勇气开始着手整理出完整的初始文字版本。
  5. 出于写作流畅的需要,可能初始行文以作者个人的喜好进行,未能完全照顾读者,我将在之后进行易用修订。这一文档计划于2008年寒假后完成,预计其文字总数将超过《数字摄影》一书。
  6. 为了其最大的效能,该初始文档遵从CC知识共享协议(BY NC SA)。

2 responses to “摄影变量 Image Variable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