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neo的属性

首先,请求各位留言别叫老师。老师这一概念应该只用在课堂上,甚至课下就不必了。我虽然担了点教学工作,但也依然还是个学生,只是个70年代末梢的小青年,在奔三的道路上挣扎:)。

在摄影小圈子里,想听说好话都很容易,难得的是那些说真话的朋友,真话可能不好听也更得罪人,虽然真话也不一定对,但至少表示了一种对方这个个体看待你作品的真实态度,我认为这是非常宝贵的。我是个很倒霉的人,我喜欢说真一些的话,所以我的嫡系学生真正喜欢听我说他们作品的可能并不多:(。

真正的老师,应该是比较冷静的能看到事物的两面性。譬如任悦(我同样不叫他老师,以免有说老之嫌),她给我来了一封信,提到一些关于China neo观点。我私自摘录了一些,请大家自己感觉。我一直觉得,摄影提高,依赖更多的是文字所传递的思考。

在表示了对”中国有人在摄影”项目的充分肯定之后,她提出了自发和自觉两个概念,比我的真诚理论要温和些。 以下是摘录。

自发的摄影是摄影者没有任何目的(功利的目的、实用的目的、赚取名声的目的、传播观点的目的),在放松的状态下利用摄影这种媒材进行的工作。自觉的摄影,是摄影师出于以上目的,系统地进行的摄影工作。并非自发就是好的,也并非自觉就是糟糕的。

但是理应把这两者分清楚,甚至鼓励那些有天赋的摄影师从自发走向自觉,因为摄影本身就是一种传播的介质,好的思想和观念理应得到传播。而在fotoyard里面很多人就在这种一锅焖的气氛中自说自话,继而有些自恋了

你现在的工作其实是担当了策展人的工作,或者说是从自发的摄影中,提炼出自觉的可能,我觉得至少要让这些年轻人明白他们的状态,我相信他们也一定在为自己寻找出口,寻找持续不断地拍摄好照片的动力,比如你应该鼓励他们写一下自己的作品说明,这会帮助他们理清思路

总之,我觉得不是”中国有人在摄影”就好了,应该让这一状态更进一步。”

下面谈谈我的看法,China neo更强调多元化的摄影,而非推崇某个风格,所以这里可能也有气球和面具(但真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对面具和气球有新的理解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可能也有所谓的观念、拼贴、矫饰,这都没问题,我们更希望的是新的理解。

而个人在对自我经验和背景与摄影的整合中的自由发展,恰恰是这种新的更多的理解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来源。我希望更多的人由原始的自发转化为有目的的自觉,之所以China Neo这里相当强烈的反对目的性(或所说的自觉),是因为自觉的有目的的摄影,必然容易在某种被接受和承认的鼓舞下进入程式化,继而进入模仿化。而鼓励自发性的元状态的摄影,是希望更多的人,能从自己的本原出发,提炼出自己的独特性,继而形成自觉的,但是属于自己的,也是对摄影的发展有正面性的新的摄影形态。

我们应在任何时候旗帜鲜明的反对单极化,过多功利性的摄影,是非常容易在周边的影响下成为单极化的助力的。这种单极的趋势在近两年是如此明显,我们的摄影界的革命性是如此的纯粹,一种力量和风格成为主流的同时都在排除异己,这直接造成了我们摄影形态的单一。大家都跟风创作是很不智的,而过于强调自己摄影的”目的”,可能是形成这一现象的根本。

所谓顽疾用猛药,现在的摄影媒体和摄影环境的不理性跟风现象已经相当严重了,所以我们如果能更强烈一点,减少模棱两可的表述,这样在自然的折损之后,恰恰将是我们需要的和谐状态。

China Neo的本质是一种广泛的中国摄影形态收集,我们鼓励各种微小的火种,而不是以一种框架去限制和消灭这些可能并不是主流力量的形态。 当然,任悦也说明了对自说自话乃至自恋的担忧(即使她指的不是China neo),这种情况也会很容易发生,我们避免的方式是,尽可能的增加形态和圈子,以不同思想的冲突消解这种过于自我的可能性。

至于策展人还说不上,但我希望有更多专业策展人能把China Neo当成一个来源,从中挑选出符合其某次策展意图的摄影者。

2 responses to “Chinaneo的属性”

  1. […] 关于我 7月 11, 2007 如果这种热爱能够继续——从自发到自觉的摄影 昨天贴的关于“中国有人在摄影”的帖子,sunxin和busoni相继发表了他们的“长篇大论”。我觉得这种讨论真好。我给busoni写的邮件中谈到了自发的摄影和自觉的摄影,其实这是我当年在给《中国摄影》杂志撰写高磊作品评论时候的思考。当时写这篇文章弄得脑袋疼,生怕绕不出来了。现在借机把这篇文章重新贴出来,供大家拍砖。 […]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