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文件刷新时丢了格式,少了不少人,不知道有没有人存的有这个页面,如果有麻烦给我寄一份,纯文字的就可以,非常感谢(colorthink@gmail.com)
![]() momo |
Momo的影像显示出一种独特的与世间离气质,在看似私人的日常记载中,体现了摄影之于个体的心灵功用。摄影成为一个人赖以自我救赎与救赎世界的工具,这是对摄影意义的最大尊崇。 |
![]() |
STAN对光影和色彩的敏锐认识使其作品呈现出和谐的趣味性,于是日常被忽略的世界重新被包装上市,重新认识真实而非媒介化的生活,这也是STAN最大的意义。 |
STAN |
Felting China neo得到了许多朋友的支持,我表示感谢,China neo这里面大多数人我都不认识,有些也没有得到许可,未来没有得到许可就收录的人可能会更多,希望被收录的人能理解felting的工作。如果你不喜欢被收集,可以随时来信取消。如果我选的片子你不满意,也希望能联系,我好做些调整。
我开始尝试写一些非常个人的第一认识,能被收入china neo的,实际上都是让我有触动的,我想谈谈我的第一印象。我不想把他们冠之为评论,只希望能成为别人读解时候的一个切入的参考点。
10 responses to “Felting: China neo 简要选入理由(第一期)”
我在想啊,老师你可是火眼金星,我看你的品论有点不着边际,如同展览会眩惑妖言般的前言
去掉那些评述,你能具体一一对应地给我们讲解吗,通俗易懂些好了
补充一点:
我看不出与fotoyard有什么不同,难道fotoyard’s都(或大部分)不真诚,而你这里的都是真诚的
真诚和不真诚怎么区分,如何体现在片子上的,如果从形式上没有得到体现,光要观众去猜测,我也可以说你们这些也是不真诚的嘛
个人的感受,其实呢,你要我具体的说,我怎么说,有些东西很难说出来。我只想有一个感性的入手的参考点,如果明白点说说到都明白,我可能得累死也说不出来。
如果你能仔细看一看某个人的一条,然后跟照片对应,我想至少能找到一些有参考意义的关键词。比如,momo的“间离”,k1973的“诗性”,peekabu的“暴力或力量”,Jeuce的“观察”,anyon的“伪客观”,Ducker的“日常趣味”,以及STAN的“和谐”。
当然,这都是个人的观点,就像不同的语言需要转译一样,本质上对图像是不太能评论的,如果你更喜欢看那些老师们的评论,那我想我写不出那样的。这不是评论也不是品论,我只能写出我的感受和我发现的东西。
第二个问题,这个是一个刚刚起步的搜集工作,会有更多的人的信息加进来,fotoyard是一个长时间的庞大的自发积累,现在的情况我只能说鱼龙混杂。所以,我对fotoyard没意见,我也从中发现了许多人在做很好的影像。
真诚是一个更为复杂的概念,但我觉得至少798化就不是一个真诚的拍摄道路,而是功利化,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生活都没有感觉,没有了影像的冲动,就也谈不上真诚。所以其中有一个评判标准是为自己。具体我谈了几条,也可能有更多。就在上一条“有人在摄什么影”的最后部分。供你参考。
真诚是形式不可见的,但功利是有形可鉴的,抛开了功利的那些花巧形式和观念概念,一些在拍照的人,在探索的人,或者不把摄影当之为那么高阶的东西的人,才有可能是真诚的。
虽然我知道无法完全回答你的问题,但我希望对你理解这个事情有些帮助,一个刚开始的东西,我们需要更多的积累才能看到它的价值,哪怕是一点点。
谢谢老师的回答
只是有个疑问,觉得摄影极自我化的玩法—最后的结果就是,除非作者出来解释,否则他人是看不明白的。
稍微懂点哲学,我们能否解读他人的灵魂?
叔本华说,世界是我的表象,世界是我的意志
康德认为本体(一个个他人灵魂,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是不能被人的理性所认识的
所以我们没法解读其他一个个灵魂的
表现在摄影上,我可以玩些极端自我的风格,弄出来点没人能看得懂的片子,除了让作者出来解释或让观众猜测。
所以我尽可按我的理解来“乱”拍了,当然这个乱不一定是乱按快门,乱构图,而是拍出的片子跟我的意图、思路乱匹配了,也就是说片子说的跟我要表达的也许不是一回事,但被我强行匹配了
以上是我看fotoyard的一点个人感觉。
e63你觉得什么是着边际的呢?你是否能放下带有自己感情色彩的心态的东西去看待这件事情,真诚的东西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你连真诚与不真诚都不能区别的话,我想,说再多的话对你来说也是不起作用的。我在fotoyard某人的影展上留言,结果被删,就是因为我说了不同观点的话,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如果只剩下吹捧与夸大,我想他至少没有真诚坦诚的活着吧,当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希望你能看明白。
opps老师 侯 赛 利!
摄影如此奇妙,每个观者以自己的标准–如果它存在的话–来看待照片或者说图像,这是一个自由,而不是为了产生一个统一的标准–它也不存在。
但即便拥有这样的自由,大概的界限也客观存在,不只是看某个人的某些照片,也包括一些现象、风气。
FOTOYARD对于我的感觉,正如busoni老师所说之“马良化”,我的理解,这并非一个贬义词,而正是道出了FOTOYARD的现状。FOTOYARD支持这样的风格,并有意以此作为风格上的引导,看首页推荐便知道了,在目前国内投稿类摄影网站不多的情况下,相当多的摄影爱好者以此为风气,盲目追逐,人人造梦,形式上追求导演、布景、讽刺、荒诞、病态…………,并多簇拥在“艺术”的大旗下,我不知道这里面有多少人是艺术,还是仅仅追求形式?—这也只能揣测—我的感觉是FOTOYARD失去了理性,越来越狭隘了。
相对来讲,事物都有发展过程,没有哪些是真正恒久的,或许,错的不是因为FOTOYARD“马良化”的“多”,而是更理性网站的“少”罢。
没有完美的事儿
[…] 相关链接:felting一期 […]
要容许和容忍各种摄影的形态和样式和摄影的思维方式,不要用一种自己认为“正确”的图象方式来一同江山,当下中国的摄影流动有其社会和地域和历史和民族的乃至气候的区别而表现。也许这也正是是一种“后”的样式的雏形。
过于虚无,过于自我,或者自己认为过于“摄影”是否有点泛而乏而不知所云强说另一种“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