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得不承认最近没什么发言的欲望,一旦工作有了闲暇,就读本书,这样也很好。最近在思想上有些远离摄影圈,接下来准备在行为上远离摄影圈,我一直希望自己能游离在各个圈外,做一个边缘者,这样能冷静的看待光怪陆离的圈中央景象。
越接近一个圈的中央,离一种自持和自立的超然状态就会愈加遥远。
另一个事件促成了我对自己的反思,就是我在其他领域上自感的衰竭和一种莫名的动力涌动。我始终认为,包豪斯以及乌尔姆所倡导的综合造型体系是我个人追求的极致,当然,包豪斯们也没有完成,但对于我个体来说,我的追求就是将这一理想化的形态在我自身得以初步的实现,遗憾的是,现在我距离这个建筑仍然有数个光年,但受惠于数字科技,如果我可以谨慎的运用数字技术,那么或许距离它可以压缩到几万公里。
在这个知识无限膨胀的时候,任何新的知识都会让人感觉到衰老,但如果能究其本质,将一切回归于朴素的原点,就会发现其实我们的知识都仍然是个假象。知识并非力量,某些时候会成为阻碍力量的羁绊,而知识也并非能如北京的广告上说的那般决定高度,相比于力量和高度,更重要的是知识的结构。
很庆幸我已经可以拘谨的回望几个过往的星群,从艺术史、设计史到摄影史,当我们回头仰望,繁星点点幻化成一朵朵风格和形式的星群,从星群迷离的空气透视过去,一个新的景观正在形成。这一景观雾气弥漫,超越了我的认知。
是以为记。
One response to “是以为记”
优美的文字,可是很有些depress的感觉啊,为什么呢?什麽是“在其他领域上自感的衰竭”,好象是这个东东弄地busoni心情不爽,很想知道确切是什麽,以便“一种莫名的动力涌动”好完全起积极作用啊!
是不是太追求完美了,人就会有动力不断超越,但也对自己太苛刻了些呢?我看着你的作品,你的文字,总在想什麽时候我能有这样的深度,也就青春无悔了,毕竟不到30就有游历,办展的经历的人,还是少数,你去年到今年的忙碌应该是很充实的吧,因为我只在旁边看着就够艳羡的了。
看书,再找些事做吧,我看着好象是“忙碌后综合症”的表现(纯属个人杜撰,嘿嘿,我是三脚猫,不足为信),就是说一旦忙过,松懈下来,就会有伤春悲秋,消极暗示,没事儿找事儿干的倾向。为了拯救你,(嘻嘻,我说话不脸红,实际是请教)我帮你找些事做吧!前几天我在跟拍我的同学,(前后六天,快累死了,编导,摄像都是我一个)选了有代表性的五个,想截取这一特定时间的生活断面,做一个纪录风格的小短片。现在拍完已进入后期,关于结构的安排,详略调整很想请教您,还有些社会很真实的一面拍下来不知怎麽处理好。我把思路,内容整理一下,连同问题一起发到你的答疑的那个邮箱里,帮我看看,好吗?请不吝赐教!
在我被不得不做的事和想做的事折磨得疲惫不堪,在夹缝里苟延残喘时,很欣赏你日志中的一句话“胡乱辩证,盲目乐观”。于是我就鼓足勇气,哪怕和你们这些业界精英有几光年的距离,我也要坐超光速的飞船追赶。现在你在我前面几光年远处还有如此感叹,我好有动力,也好有危机感啊!跟你前进真没跟错!用一个全球通的广告来自勉吧——“向上,哪怕一小步,也有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