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巴斯蒂安·萨尔加多

1944年2月8日,居住在巴西文格摩里斯的人们丝毫不知道一个未来以影像震撼世界的人道主义摄影师在那时那刻的诞生。当此时我开始在业已变化的有些繁杂和紊乱的新媒体语境世界中探寻这位视角居高临下的人道者时,不禁开始被一幅幅冷静的苦难的同时又是优美的画面所震动,这个人是塞巴斯蒂安·萨尔加多,经济学家,和一位反映人类所遭受磨难的人道主义摄影师。

1970年,萨尔加多在刚刚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并移居欧洲之后,开始接触摄影,三年后,在非洲咖啡贸易组织任职的萨尔加多发现自己在枯燥的经济、金融、贸易工作中获得的乐趣远远不如摄影所能给与他的多。从此便义无反顾的走上了摄影的道路。他开始为世界基督教协进会拍摄照片,其在工作期间对于撒哈拉沙漠地区旱灾的摄影报道获得社会好评。1974年,萨尔加多被吸收入法国西格玛图片社工作,而后又到玛格南图片社工作。从此之后,这个庞大的有些时而不公的世界多了一双审视的眼睛,与以往的摄影师有些不同的是,他有着自己的观点和评判尺度,这个尺度是萨尔加多的“苦难之美”。

萨尔加多开始环游世界了,这为我们带来了一位摄影大师,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争论,关于摄影本身乃至关于苦难本身的争论。

相继的,萨尔加多创作了一系列震动世界的影像作品,从早期的《埃赛俄比亚的饥荒》和《科威科的恐怖》到1994年发表的著名的《WORKERS》,一部无法不称为经典的作品,再到20世纪末发表的《Terra: Struggle of the Landless》,越来越多成熟和冷静的作品震撼着摄影界。

可能是理性的经济教育带来的影响,萨尔加多对画面要求严谨,虽然他拍摄的都是苦难题材,但在观看者来说,这些苦难的图片带来的,或许是一丝丝心理的愉悦。在这些画面中,所有的影调都处理的无懈可击,光线、构图、质感、层次、瞬间。

因其对苦难的美感强化,萨尔加多受到了各方面的抨击和指责,也引发了诸多深层次的讨论。但毋庸置疑的是,萨尔加多仍是一名人道主义者,他无数次到贫穷疾苦的地区,长期生活在那里,关注这世界上无处不在的那些苦难者,但他从那些苦难者身上,他看到的却是他们自身的忍耐力和作为人的尊严,萨尔加多付出的不是怜悯和同情,不同于那些同情主义者,他付出的是对人的尊重。

这不禁让我们想到摄影史上那些相似的著名人物,譬如尤金·史密斯,一个毋庸置疑、不折不扣的浪漫主义人文大师,当我们将两者的图片放置在一起,会感觉到有多么的不同。同样都是震撼,但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诉求的不同,史密斯希望通过图片去理想主义的改变社会,这也是人文摄影一贯传承的精神,事实上,在摄影早期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更像是一种理想和浪漫年代所存在的事情。作为一个经济学家的萨尔加多,事实上冷静的知道摄影在现代社会的力量,报道的力量并非是那么理想主义的。所以,萨尔加多只是在拍摄罢了。他不怜悯那些苦难,因为他清晰的知道自己无能为力,甚至没有资格;他尊重那些苦难,表现那些苦难,因为那些苦难既定的“存在”。

萨尔加多甚至用纯美的影像赞美这种苦难,因为能承受这种苦难的人本身就是人类精神的象征,萨尔加多将“摄影师”这个称谓纯净化,使其不再背负过多的“责任”,或许萨尔加多早就知道,责任已经早早的离开了摄影界,用摄影去影响社会这种想法在今天已经成为一种过于浪漫主义甚至奢侈的想法。摄影应该纯粹,应该冷静,而不去试图影响什么、改变什么。摄影的本质就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至于这种传达在公开化后能得到什么样的反馈和连锁影响,都不是摄影师之前要考虑、并将其作为目的的。

萨尔加多认为。作为一个摄影家,最重要的是在拍摄照片的时候与作为被摄体的人们一起生活,尊重对象,理解对象,与对象进入同一个世界。而在去未知的地方时,把自己平常的思维方式不作变动地带到那个地方去,是无法拍摄自己认可的照片的。他同时坚信摄影是要花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作业,拍了然后走人这样的事是拍摄不到真正的好照片的。只有长时间地生活下去,你所期待的事情或者说没有预见到的事情就会突然出现在你眼前。从某种意义上说,被摄体与他自己是真正融合在一起的,双方相互补充,照片就是在生命与生活按照其自身规律自然运行时,自然得到的东西。所谓的现实就是来自你对面的,前提则是以充分的时间给自己,同时也给对方以充分的自由度。(引文)

与我们已知的那些由艺术进入摄影的“报道”摄影大师如布列松相比,一个有严谨学识背景的萨尔加多可能走的更远,想的更深了,因而给我们带来一个全新的观点,并且有了一种对业已成为“神话”的摄影传说质疑的勇气。为什么摄影应该就是那样的呢?

报道摄影的黄金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了,或许从萨尔加多这里,我们能获得一种新的力量,一种反思摄影的力量,从1827年尼埃普斯的第一张影像开始,摄影已经诞生了将近177年,177岁的摄影老人经历了太多社会的变迁,技术的发展,理论和精神的进步和进化,而今,或许是一个关键的时刻,如何在这个资讯纷杂的年代找到摄影应有的位置,需要更多背景丰富的人来思考。摄影不仅仅是艺术,我们今天该如何反思呢?

对萨尔加多的解析可能是不智慧的,因为这种个人对萨尔加多的理解只能是片面的,对于一个杰出而又饱受争议的摄影师,或许任何个人的见解都不足以解析他真正的思考方式。又或许,摄影界需要萨尔加多的到来,因为在这个社会不再可能有一致的评判标准,摄影界需要萨尔加多的出现,来引发我们对摄影更深层次的探索。

(2003年)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